全中国只有这个景区涨价不会挨骂?
被称为“中国版迪士尼”的万岁山武侠城,最近悄悄涨价了。
从10月1日起,万岁山武侠城的全价门票从80元涨到了100元,年卡价格也从100元上涨至150元。
原本以为这波涨价会引发一片吐槽,没想到评论区却意外刷屏支持:
“涨得值!”
“愿意花钱留住内容!”
在官方给出的解释中,此次调价主要是因为新扩建了超过百亩的“江湖狂欢艺术区”,以及升级后的每日上千场演出阵容等,运营成本随之增加。
但在掌声之外,今年清明假期时,万岁山就经历过一次“爆火后的失控”。
当时,热门演出《三打祝家庄》因预约系统崩溃,现场游客无法入场,入口处上千人齐声喊“退票”,场面一度混乱。
景区被迫发布限流公告,紧急停售门票。
社交媒体上,“花钱买罪受”的吐槽此起彼伏,万岁山一度从“沉浸天堂”跌成了“避雷对象”。
令人关注的是,关于“景区演员被欠薪”的说法也在同期出现。
面对舆论压力,万岁山紧急发布辟谣声明:不存在拖欠工资。将加强对三方公司的审核和管理。
然而,尽管如此,仍有不少员工通过社交媒体发帖。
从万人空巷到口碑崩盘,万岁山只隔了一个假期的时间。
爆火与爆雷之间,差的只是对内容与体验的持续投入。
实际上,沉浸式景区的脆弱早已不是秘密。
传统景区靠地理资源,沉浸式体验靠的是情绪资源。
如果游客量翻倍,人力也要翻倍;而且一旦内容老化、情绪断档,用户体验感就会迅速塌陷。
这一点,在万岁山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。
当然,必须承认的是,在一众国产沉浸式景区中,万岁山确实是少数认真做内容的一家。
要知道,过去几年,全国刮起过一阵“人造古镇”热潮。
假山假树假街景,主打小吃永远是鱿鱼、麻花、臭豆腐,文创商品高仿银饰,风格查重率高达99%。
游客们的吐槽,直白又扎心:
“门票百元起步,半小时逛完,拍拍照就走。”
很多人真正渴望的,并不是一个仿古主题商场,而是一个真实、有烟火气、有历史感、有情绪共鸣的地方。
在这种背景下,万岁山凭借沉浸式表演、NPC互动和原创剧本,努力创造更深的情绪连接,这种尝试确实值得尊重。
只不过,沉浸式景区真正要走远,仅靠一次涨价、一次限流,远远不够。
放眼全国,沉浸式景区“爆火速朽”,几乎成了一种定律。
起初靠情绪刺激迅速走红,但一旦人流失控、内容停滞,便很快沦为弃子。
沉浸式项目无法像传统乐园那样,用规模摊薄运营成本。
真正的竞争,不在壳子有多豪华、场地有多阔气,而是谁能把叙事密度拉满,把情绪张力推到极致:
在流量退潮后,依然有人愿意为一场体验反复买单。
比如日本环球影城通过定期更新主题项目、推出限定沉浸式体验(如结合影视IP的季节性活动或年度特别企划),持续打造新的感官刺激与沉浸感,以此降低“一次性消费”的可能性。
回到万岁山。如果这次涨价,仅仅是为了止血,那么不过是短暂续命;但如果趁机打磨供给、稳住场面,甚至逆势补强口碑,那么万岁山未必不能走出一条更长线的路。
毕竟,今年清明假期,万岁山接待游客位列河南省第三,收入达3350万元,说明市场基础尚在。
眼下,五一小长假临近。万岁山能否守住人气,接住这波富贵?
我们将继续保持关注。